查看原文
其他

医疗保健拉高CPI的当下,你要如何做到老有所医?

2017-10-26 啊咪老师 港股那点事


一、故事背景 

 

作为医药二级狗,各种各样牛逼的公司,传奇的故事挺多了, 但是很多故事,最后都会看到“钱”字上,例如最近大热的CAR-T基因疗法,诺华治疗罹患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ALL)的Kymriah,定价47.5万美元,请注意,这已经比华尔街预期的少了36%...

 

同一个赛道的,凭借攻克丙肝神药大赚特赚的吉利德(GILD)终于憋不住了,大笔一挥,110亿美金收购了Kite,紧随其后,Kite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成人患者的Yescarta获批,定价为37.3万美元。

 

47.5万刀,37.3万刀,请注意,还是美金哦,颤抖吧...

 

这就是医疗行业有魔力的地方,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都在想尽办法突破人体的奥秘,只要人类还主宰这个星球,就永远会有新的机会,但上帝垂青的企业可能就要各领风骚数百年了,这只是在企业端,如果回到支付端,在看到这几个新药的售价后,再看看钱包,就有了饱满的锻炼身体的热情...

 

毛主席名言: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而且现在革命的本钱越来越高啦...

 

如果说这还是之前一个普通二级狗的杯弓蛇影,那自从那天看到看研究宏观的小伙伴的一组数据,对未来产生了无限的忧伤...

 

 

今年以来,在CPI低位运行的背景下,医疗保健分支走出了独立强势走势,9月还强势突破到了7.6%...

 

看到这样的行业宏观数据,不由得虎躯一震...

 

▌二、逆天的医疗CPI

 

要看清趋势,一年半载还是不够的,还是要回到一个更长的周期中去,下图是近30年来的CPI数据汇总,因为侧重点是在思考医疗保健这个科目,就不必要去纠结缺少房价的真实CPI的问题了,只考虑现成数据:

 

 

在这种长周期的数据面前,很容易就看出历史的瞬间,1989年的历史伤痕也是有其经济原因的,1994前后的经济过热,2007年的经济过热,2011年的4万亿后遗症,直至如今,CPI稳如狗,任你各种去产能PPI各种强势,我剪刀差就是岿然不动...

 

从历史上来看,在大起大落的CPI面前,CPI中的医疗保健类目却很克制,一直小幅波动稳定增长,直至2015年,医疗保健甩开CPI大步向前:

 

 

2016年,国家统计局调整过一轮CPI权数,原来的“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”被拆分到现在的“生活用品及服务”、“医疗保健”和“其他用品和服务”中。其中,医疗保健权数还上升了1.3个百分点,统计口径包括医疗器具及用品、中药材及中成药、西药、保健器具及用品、医疗保健服务。

 

那问题来了,究竟是什么推动了医疗保健的大幅增长?

 

回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与恐惧,印象中上一个支柱性产业是:房地产...沉浸在美帝国主义看病破产的恐惧中...

 

 

为了找到原因,还是要回到医疗保健CPI构成的各个细项中去:

 

 

一看细项,除了壮观,还是壮观,聚焦近10年数据,先看最精彩的细项:

 

中药:作为国粹,在国内有强劲的群众基础,但中药饮片作为强劲的炒作品种,承担着巨大的吸纳社会流动性功能,完全有种强周期品的既视感...特别是2007年,2011年这两拨高峰,高于10%的增速,过去这些年以一己之力影响了整个医疗保健CPI的波动,那几年炒中药材的新闻就不罗列了,伟大!伟大!

 

医疗服务:这个类目就比较有意思了,长期以来,这个科目的是所有子类目中最稳定的,和西药类目一样保持着稳定,想想医院里面的挂号费啊,服务费啊以前多久没动过了...在2015年开启了变化,自2015年起,医疗服务的价格开始强势增长,作为各个类目中增长最为迅猛的科目,9月增速已经杀到9.2%...

 

更可怕的趋势是:在2015年以来,各个科目是共振上涨了...

 

但,请注意:CPI只反映价格的趋势变化,反映的是价的关系,不反应量的关系。

 

这轮医疗CPI上涨的内在逻辑最终被一则新闻解开,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消费价格处处长雷麦鸽:“其中是医疗保健的价格上涨幅度最大,这个上涨的原因是今年四月份,西安市的城市公立医院实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,一部分的医疗服务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,这个对CPI的推动作用也比较大,9月份医疗服务的上涨占CPI总体上涨的近六成。”

 

看到这个新闻,整个逻辑就通了,2015年这个魔幻的时间点也通了,2015年正是这轮医改争议的“三明模式”在福建省复制的起点,以此为起点,这轮医改“提高医疗服务收费,控制药费”的调结构大框架基本确定,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复制推广,这种背景下,医疗服务的费用提高会直接推动同口径的CPI快速增长上,加上之前的低基数,继续维持高位一点都不出奇...同时,药费的控制体现在流通环节,除了个别神药,对于好好干活厂家在价格压制上其实还好,核心影响在量上,但量的变化没有体现在CPI上。

 

以北京医改为例,3月,北京发布《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》,零加成、两票制、调医收费结构(取消药品加成、挂号费、诊疗费,设立医事服务费),划重点:到2017年底,以行政区为单位,公立医院药占比(不含中药饮片)力争降到30%左右;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稳定在合理水平,欣赏一下这个医事服务费的收费标准:



这样,医疗保健CPI的波动就很好理解了,10月12日,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,医改实施半年来,3700多家医疗机构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,累计节约医药费用44亿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,大医院门急诊量减少11.5%,而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4.7%,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0%以上。这扭转了十多年来北京基层诊疗量占比下降的局面,大医院人满为患得到有效缓解。与此同时,专家号就诊人次减少21.7%,让有限的专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危重急难患者。

 

从北京的数据来看,价格杠杆的调控效果还是极其显著的,本质上,医改搞了这么多年,不论要怎么改,都是以不大动现有医院系统的利益为大前提,只是在总额固定的情况下调节支出结构,方向是提高医保费用的运营效率,把药的费用往医疗服务方面挪,并表阳光化,吃瓜群众看病的消费是不会出现显著下降的...按这套组合拳搞起来毫无疑问,大幅提高的前置费用(医事服务费),可以理解为去医院的开药成本大幅提高,会转移部分小病种的就诊,铺开多级转诊,同时就诊人次会按下来,药占比也肯定按得下来。

 

医疗保健CPI的走势反映了全国医改的落地情况,目前的走势说明在全国加速落地,但是这个数据反映的仅仅是在价格维度的变化,并没有反映量的变化,如果站在一个更宏观的总量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,现在是:

 

服务价增,药品价稳量跌,总人次下降的局面。

 

现阶段这个结论对于二级狗的指导意义不是特别强,基本还是符合之前的逻辑判断,只是之前没在这个角度关注过这个数据,如果未来,医疗保健CPI增速下降回归均值,就意味着这轮医改的全国铺开基本完成,在总量控制的背景下,维持之前对于行业的判断,但是这个CPI的数据强烈的引起一个思考:

 

站在二级狗的角度,会关注总量的变化,但作为一个吃瓜群众,不管医改的大义是什么,未来实际上的医疗费用的提高是不可逆的,怎么办?

 

▌三、如何老有所医?

 

问题来了,假如作为一个普通的吃瓜群众,如何能确保老有所医?

 

思前想后基本上只有三条路:1)加强锻炼,2)配医疗资产,3)上健康险。

 

1、加强锻炼

 

相信绝大部分人看完上文这种尖端创新药的定价,这个强劲的医疗保健的CPI走势都会陷入深深的恐惧,利用这份恐惧就对了,特别是对于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来讲,理论上你的健康收益的期望是负无穷的...只有加强锻炼,才能强行的将期望逐步回拨到零附近,作为见钱眼开的二级狗,这个锻炼身体的事件可以理解为一个正向的盈利事件,因为每次锻炼身体都是减少损失(降低未来医疗费用),变相的就是在赚钱了。

 

作为一个医药二级狗,自从把锻炼身体从支出科目变成收益科目后,管住嘴、迈开腿毫无压力,每次出发都是在无风险的套利赚钱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...所以说,思想对于行动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,统一思想是多么的重要...

 

2、配医疗资产

 

对于绝大部分吃瓜群众而言,其实最理想就是配一个完美的大健康ETF来解决对抗医疗保健CPI风险的。作为一个看医药的二级狗,经常有非业内的朋友问票,但是逻辑上讲,maomaoran推票真的很容易没朋友的...因此,一直以来,都期待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医药主题ETF来解决这个两个问题,然而悲伤的是,拔剑四顾,发现在座的各位都是...

 

为什么我这么说,因为,目前全市场都没有一个跨市场的产品...

 

因为从跑赢医疗保健CPI的角度来讲,最简单粗暴的策略就是把能代表行业的龙头都配了...然而,如果真的要配齐一个完美的指数,港股板块的几个龙头一定是少不了的...

 

化药板块:石药集团(1093.HK),中国生物制药(1177.HK)

中药板块:中国中药(570.HK)

生物药板块:三生制药(1530.HK)

医药流通板块:国药控股(1099.HK),华润医药(3320.HK)

医疗服务板块:华润凤凰医疗(1515.HK),环球医疗(2666.HK)

 

A股部分的就不罗列了,每个行细分业找前三,在互联互通的背景下,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A股、港股大健康龙头集合的ETF,整点多因子加权,做点处理,完全可以实现一个中国大健康行业龙头的ETF,然而,市场上并没有...

 

在座的各位真的是...

 

不吐槽了,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联系我...

 

3、上健康险

 

买啥保险我们这种二级狗就不多说了,这个没办法推荐,只要感受过美帝国主义医疗体系,或者香港私立医院的,都会有充足的动力给自己配的,医保只管有没有,好不好要靠自己(商保)...趁年轻赶紧上了吧...

 

至于保险公司,几个龙头撸撸就好啦,看人家平安...

 

 

▌四、结语

 

金融这个行业,经常会听到各种悲伤的离去,说一千道一万,故事的最后:

 

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...


【作者简介】

啊咪老师 | 格隆汇·专栏作者

八年港股投资经验,医药行业老司机


【精华推荐】

连发重磅政策利好,医药股的红旗还能扛多久?

绿叶制药(2186.HK):继续做空?还是反手做多?

华润凤凰(1515.HK):中信弃局,华润+凤凰的新剧本是什么?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